2021年以来,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率达100%、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.35%,在住建部对全国各地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中保持位居第一档,其中第三季度位居76个大城市第一档第7名,在自治区季度测评中保持全区首位。
《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《建设工程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指导意见》《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奖励工作方案》《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实施方案》……2021年南宁市组织修订了自治区地方标准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》,制定出台配套规划制度文件14份、专项实施方案21份。
截止2021年12月底,南宁市已推进156个定时定点投放小区建设,已完成503个分类投放收集点改造。03
淘汰了853辆不符合分类收运要求的运输车,目前共配置可回收物车183辆、厨余垃圾车158辆、有害垃圾车19辆、其他垃圾车1691辆;累计建设有害垃圾暂存点10个、可回收物分拣中心6个、高标准可回收驿站53个,56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实现分类贮存,实现垃圾分类运输、计量、中转等功能。04
南宁市现有焚烧日处理能力4250吨,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1720吨,各类有害垃圾终端处理企业日处理能力达530吨,引进总日处理能力2500吨的下游再生资源利用企业。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日处理2250吨的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已并网发电,日处理600吨的有机垃圾处理厂已带料调试。2021年全年全市建成区共清运可回收物56.56万吨、厨余垃圾25.86万吨、有害垃圾13.13吨、其他垃圾144.32万吨,转移处置荧光灯管类有害垃圾9.9吨。05
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办公用品,特别是一次性用品使用量下降20%。
印发《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分工方案》《邮政快递行业包装源头减量改造实施方案》等,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91.47%,一联电子运单使用率98.88%,新设符合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114个。
2021年以来,向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垃圾分类稿件26篇,其17篇次被全国和广西平台采用;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1.17万场次,协调各级媒体刊发相关稿件6885篇次,“南宁市垃圾分类”微信公众号推文601篇,阅读量24.23万次。生活垃圾分类 建成26个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。 重新修订并发放《南宁市垃圾分类知识读本》(幼儿园版、小学版和中学版)共计14.95万册。
组建“市+县区+乡镇+行政村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,由各乡镇政府、村委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,配齐专职人员,在14个试点乡镇全域有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。
《利用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处理厨余垃圾工作方案》《农村厨余垃圾就地就近处理站建设运营指南》《农村生活垃圾分拣站建设运营指南》……编制一系列配套方案和标准,制定第三方考评制度,将评估结果纳入各县(市、区)年度绩效考核,为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。
新建或改造463个分类亭(棚)。 配置收运车辆181辆,其中23辆已规范分类喷涂。
建成一批日总处理能力70吨的利用黑水虻生物转化处理厨余垃圾试点项目建设并稳定运行。08
出台与住建部相衔接的评估办法和细则,将“五县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考评”和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考评”列入2021年度南宁市各县(市、区)及14个市直重点部门的绩效考评指标。
对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评成绩在良好以上且排名前二位的邕宁区、东盟区分别给予100万元、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。
对9.13万个垃圾分类责任主体单位、对垃圾分类关键区域和关键环节开展常态化针对性督导,共督查督导发现问题1029处,落实整改10217处,整改完成率超99%。
2021年以来累计劝导违规行为7500余次,下发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671份,处罚违法行为40起。“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”。生活垃圾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,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,也是生态文明的助推器。
2022年,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将进一步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、优化体系搭建、加强宣教引导,以“绣花功夫”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,为了地球更美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。
原标题:《【宁宁姐垃圾分类】南宁市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成绩单出炉,一定要趁热看哦~》